2023年6月24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防伪技术科普馆举办第三期科普研学活动,来自广州、佛山等地区30位中小学生以及社区群众参加了本次活动。
整场活动采用集中科普与分组辅导相结合的模式。在传播科学知之余,实现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30位中小学生领到属于自己的科普半成品,并穿上白色的实验服后,集中在会议厅聆听“人民币的秘密”科普大讲座,随后,学生们分三组轮流参加三个类别的防伪科普体验活动,分别为专业的版纹防伪设计、生活中的防伪技术、神奇的化学。
人民币的秘密
在开场大讲座中,主讲老师以第五套人民币作为样品,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引导孩子们去探索人民币的秘密:既有可以用视觉和触觉鉴别的公众防伪技术,比如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光彩光变数字、人像水印等,又有需要在放大镜和紫外灯等小工具帮助下才能鉴别的专业防伪技术,比如缩微文字、荧光油墨和荧光纤维纸。
“老师,我发现了!这里有个数字!”“我也发现了!”孩子们欣喜的惊呼声此起彼伏,他们充分发挥视觉、触觉和小工具的作用,认真研究样品,发现了人民币上很多老师尚未讲到的小秘密。

专业的版纹防伪设计
分组体验活动A区,在一排整齐的电脑屏幕后,坐着一排齐刷刷的小脑袋——孩子们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制作属于自己的防伪团花呢!
团花这种平日里只能在纸币和商标中看到的复杂图案,孩子们能在防伪技术科普馆自己动手做。从图案的花样到颜色,老师们一对一地指导孩子们设计与制作。设计稿完成后,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团花还能马上被印制在孩子们各自的研学证书上。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拿到的证书上会有他们亲手设计的团花。

生活中的防伪技术
分组体验活动B区,孩子们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认识了一些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防伪技术:印刷在产品包装上的浮雕文字、底纹和团花。孩子们把饮料瓶、牙膏盒拿在手上端详,放在紫外灯下观察,只要一发现防伪设计就高兴地跟同伴们分享。
孩子们还在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体验了丝网印刷技术,亲手把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徽图案“小鸽子”印制到自己的研学证书上。

神奇的化学
分组体验活动C区,位于摆放着各种专业仪器的大学材料研究实验室,孩子们在这里体验“彩虹瓶”和“特工密信”两个有趣的化学实验。
孩子们都是第一次走进真正的实验室,面对桌面上的试管、滴管、烧杯等实验仪器,都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跃跃欲试。老师一讲解完,大家就迫不及待地拿起滴管和试管做属于自己的“彩虹瓶”。在“特工密信”环节,大家看到自己写下的“密信”内容在化学试剂的作用下慢慢显现,都惊讶不已。

活动最后环节结束时,孩子们手持专属的科普研学证书,成就感满满,因为证书上的团花和校徽图案都是他们自己亲手参与制作的!

本次研学活动得到家长们的高度认可。家长们纷纷评论:“参加过很多科普活动,广轻的活动安排了大量的老师和学生支持,活动安排细致认真,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付出!”“非常感谢老师们的辛苦组织,我孩子滔滔不绝给我分享了人民币防伪技术。真的非常感谢。”“希望以后学校继续有更多的科学活动可以给孩子们多多参加。”“这种活动是高校利用一流实验室面向中小学科普资源对接交流的平台,可以助力整合社会优质资源、提高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帮助青少年激发科学兴趣、培养科学思维、提升科学素养,更加希望其他高校也有这种平台”。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指导,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继续教育学院、轻化工技术学院、防伪技术科普馆联合承办,轻化工技术学院向华教授带领的博士团队全程分组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