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8日,在广州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指导下,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广州新港校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防伪科普公益研学活动。活动由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主办,继续教育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防伪技术科普馆联合承办,艺术设计学院向华博士团队全程分组辅导。尽管天气寒冷,但来自广州的56位中小学生及社区群众热情参与,共同踏上了探索真伪辨识的智慧之旅。
人民币的秘密:开启防伪知识的大门
活动以“人民币的秘密”大讲座拉开序幕,主讲老师选用第五套人民币作为实例,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解直观易辨的公众防伪技术,如光变镂空安全线、光彩光变数字、人像水印、白水印和团花,以及需借助工具才能辨识的专业防伪技术,如缩微文字、荧光油墨及荧光纤维纸等。孩子们在老师的悉心引导下,运用放大镜、紫外灯等工具,逐步发现了人民币上的防伪标识,迈出了探索防伪奥秘的第一步。

专业的版纹防伪设计:DIY创意的乐趣
在A区的“专业版纹防伪设计”体验活动中,分组后的孩子们全神贯注地坐在电脑屏幕前,认真聆听老师的指导。他们通过键盘自由选择色彩,尽情享受DIY防伪团花的乐趣。随着手指的灵活操作,各式各样的防伪团花在孩子们的创意中诞生,这些独一无二的团花作品随后被印制在他们的研学证书上,作为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持有的、具有个人特色的珍贵证明。

生活中的防伪技术:探索隐藏的秘密
进入B区“生活中的防伪技术”这一主题环节,孩子们手持放大镜、紫外灯等工具,化身为侦探,仔细搜寻着那些隐藏的秘密。他们关注产品包装上的细节,如浮雕般的文字、错综复杂的底纹,以及精致的团花设计。

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还亲身体验了丝网印刷这一传统而神奇的工艺技术。他们亲手操作,在自己的研学证书上印上了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的标志性图案——“小鸽子”。这不仅是一份技能的实践,更是一份独特的记忆,为他们的研学之旅增添了一抹不可复制的色彩和印记。

神奇的化学:创造隐形密信与彩虹试管
进入C区“神奇的化学”环节,孩子们迎来了一次精彩又有趣的体验:他们将要亲手制作一封能够隐形的密信,并创造一个色彩斑斓的“彩虹试管”。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孩子们拿起毛笔,轻轻蘸取那瓶神秘的“隐形墨水”,然后在滤纸上缓缓书写下自己的小秘密。接着,这些写满秘密的纸张被送进了烘干机。当纸张再次出现在眼前时,孩子们惊讶地看到,原本清晰的文字竟然消失得无影无踪!随后老师拿起碘伏喷雾,轻轻喷洒在纸上,那些消失的文字仿佛被魔法唤醒,重新显现了出来,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惊喜。

在等待密信完全烘干的同时,孩子们拿起桌上的滴管,小心翼翼地将各种颜色的化学试剂滴入试管中。由于这些试剂的密度不同,它们在试管内形成了层次分明的彩色液体,宛如一个美丽的“彩虹试管”。

欢乐的时光转瞬即逝,到了活动的尾声,每位参与的孩子都骄傲地拿着自己独一无二的科普研学证书,与老师们一同合影,定格下了这段难忘的记忆,为这次科普研学活动画上了一个精彩的句号。此次研学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收获满满,也赢得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据悉,在当前“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自2021年获得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以来,每年坚持面向中小学进行防伪公益科普活动。在启发式的教育活动中,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如何辨别真伪的知识,还深入了解了防伪技术背后的科学原理;学生们学会了如何运用科学知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这些活动也为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搭建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深入开展,活动对于培养未来的科技创新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